“出轨”的心理解析

发表于 2018-12-12 精神科

21078人已读

说到“出轨”,我们首先会联想到火车。因为火车是在轨道上行驶的,倘若是火车“出轨”,那将是车毁人亡。现实中,往往我们用“出轨”来形容恋爱或婚姻中的一方男女身体及感情偏向了别人,让另一方无法接受,或非常伤心、或痛苦无比、或斩断情丝、或分道扬镳……总之,结局大多数是不好的。

怎样从心理学的视角来阐释“出轨”呢?以下纯属个人观点,试着解读一下。首先,可能与基因有关。大家想想人类也是地球上的一种高级生物,也经过生物进化,也是物竞天择过来的。当初原始社会也没有规则,人类都是群居,没有所谓的固定伴侣。后来人类社会进入到文明时代,才有了“一夫一妻制”,但也许存在于我们身体里的某些基因片段还保存着原始的记忆,还想去体验那样无拘无束的生活。其次,按照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来解析。弗洛伊德将个体的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本我属于人的本能冲动,包括各种原始欲望,追求即时满足。自我属于现实化的本能,遵循现实原则,代表理性与审慎。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遵循至善原则,做事遵循自我理想与良心。一般情况下,三者间互相制约,达到稳态。但某些时候,可能本我力量过于强大,自我无法约束,也摒弃了超我,就“出轨”了。个体在体验中,会有快感。但当这种“出轨”大白于天下之时,可能自我和超我开始运作,但也多是借口,无法自圆其说。再次,“出轨”可能源于个体的喜新厌旧,与自我的控制力薄弱有关。老百姓常说,野花更比家花香。婚姻家庭中,随着蜜月期的度过,新鲜感日益减少,很多人开始有了“婚姻是围城”的感觉,觉得自己没有隐私,会有人紧紧管束着自己而不自由,面对另一半的唠叨、抱怨、指责等,感觉真是受够了,就在外面去寻找刺激了。但其实,真正的婚姻家庭生活确实是有纪律的自由,要是真没人去管、没人去唠叨,加上自我控制力又不够,那“出轨”可能会随时发生。还有一种可能,“出轨”是对婚姻的一种报复。已经对自己的伴侣不爱了,但却不提出分手或离婚,以“出轨”的方式作为一种回复,也是对对方的一种伤害。俗话说,“好聚好散”,真的没必要故意去以这样的方式去伤害对方。

婚姻家庭对于每个人都非常重要。俗话说,家是温馨的港湾。希望伴侣们都在自己各自的轨道上行驶,一直都在开往春天的列车上,驶向生命的彼岸。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