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痉挛需要与哪些病症区分?

发表于 2019-07-26 神经外科

9922人已读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是指面神经支配区的面部肌肉发作性、反复性、不自主性抽动,多在成年后起病,30~40岁之间多见,发作大多位于单侧,双侧者仅占0.5%。面肌痉挛属于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但往往越是慢性病对人体的伤害越大。

微信图片_20190718115020.jpg

  临床表现

  1.慢性病程,大多局限在一侧,常先发生于下眼睑,1~2年后波及口角、面部其他肌肉或颈扩肌。

  2.发作前多无先兆,发作时表现为肌肉快速频繁的抽动,每次发作数十秒钟至数分钟。

  3.可由面部的自主运动和咀嚼、瞬目或随意的表情动作诱发,并可因情绪激动、紧张、劳累或阅读时间过长等因素加重,而休息或情绪稳定时症状减轻。

  4.严重者眼睑强直性收缩致眼裂变小,口角持续歪斜向病侧;0.8%可伴发三叉神经痛,但二者各自发作;还可伴有患侧耳鸣、听力下降等。

  5.查体原发性面肌痉挛一般无明显阳性体征,少数因各种治疗而出现不全瘫痪。

  辅助检查

  1.面肌肌电图

  可发现高幅F及异常肌反应波形,刺激面神经下颌缘支可诱发眼轮匝肌的肌电位,术中压迫在面神经上的血管被分离时面部异常肌电图即可消失。

  2.CT、MRI检查

  能明确占位性、器质性病变所致的继发性面肌痉挛。

  3.MRA

  可显示脑血管与脑神经之间的关系,对诊断血管压迫面神经所致的原发性面肌痉挛有帮助。

  面肌痉挛需要和哪些病症区分?

  1.面神经麻痹后的面肌抽搐

  面神经损伤或面神经炎引起的面神经麻痹在功能恢复过程中,常伴有瘫痪肌的挛缩或连带运动(如张口时眼睛不自主闭合);在进行自主运动(如露齿时)抽搐侧的面肌并不收缩,而健侧面肌收缩正常,口角歪向健侧。

  2.脑桥小脑角病变

  如肿瘤和蛛网膜炎,患者常有邻近脑神经(第Ⅶ、Ⅷ、Ⅸ等脑神经)受损表现,CT和MRI检查可明确。

  3.癔症性眼睑痉挛

  常见于中年以上女性,痉挛仅限于眼睑,抽动时双侧同步,但并不累及颜面下部的面肌。

  4.习惯性面部抽动

  常见于儿童和青壮年,为短暂性强迫性面肌运动,呈双侧性;肌电图检查示出现的肌收缩与自主运动时所产生的一致。

  5.舞蹈病和手足徐动症

  可有面肌的不自主抽动,但均为双侧性,且伴有四肢类似的不自主运动。

  6.局限性癫痫

  可表现为面肌局限性抽搐,但幅度加大,常累及颈上、上肢或偏侧肢体,或出现典型的大脑皮质运动区顺序扩散的局限性癫痫发作;脑电图可见癫痫波。

timg-(1).gif

  治疗

  1.治疗方法

  以前曾使用酒精封闭、经皮穿刺面神经射频热凝术、面神经分支或主干大部分切断术、颅内面神经挤压术、面神经管内神经部分损伤术等破坏性方法,目前显微血管减压术已成为首选的手术治疗方法,对高龄(80岁以上)、不适合手术或不愿接受手术者,采用肉毒杆菌毒素A封闭可是症状暂时缓解。

  2.显微血管减压术

  术中绝大部分的患者可发现有血管对面神经根形成压迫,手术治疗的关键是明确对造成面神经根脑桥起始段压迫的责任血管,并垫入特殊材料的垫片进行充分减压,正常情况下患者的抽搐症状都可在术后第二天消失。当然,患病时间越短治疗越早,恢复自然也就越快。

  3.肉毒杆菌毒素A封闭

  尤其适用于眼睑痉挛者,一次注射可维持3~4个月,复发后可再行封闭,但封闭次数过多后会造成永久性面瘫。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是对面肌痉挛的相关介绍,如有疑问可随时私信或评论咨询,也可拨打24小时咨询热线:010-86482244

  • 面肌痉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