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地方性斑疹伤寒

发表于 2021-04-12 全科

12865人已读

  • 地方性斑疹伤寒

地方性斑疹伤寒为莫氏立克次体通过鼠蚤传播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又称蚤传斑疹伤寒或鼠型斑疹伤寒。本病为全球散发,其症状以发热伴头痛、皮疹为主,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病因

地方性斑疹伤寒多见于温带及亚热带地区,适宜鼠类生长,鼠类数量多,增加莫氏立克次体的传播概率,鼠蚤、螨、蜱等节肢动物与人接触时,立克次体可进入人体。人群普遍易感,进食被病鼠排泄物污染的饮食也可患病。

主要病因

  • 含有莫氏立克次体的鼠蚤吮吸人血时,同时排出含病原体的蚤粪和呕吐物于皮肤上,立克次体可经抓破处进入人体。或蚤被打扁压碎后,其体内病原体也可经同一途径侵入。

  • 进食被病鼠排泄物污染的饮食也可得病,干蚤粪内的病原体偶可成为气溶胶,经呼吸道或眼结膜而使人受染。

  • 螨、蜱等节肢动物也可带有病原体,而成为传病媒介的可能。

流行病学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并与流行性斑疹伤寒有交叉免疫。隐性感染率高,在流行区的健康人群中,50%~80%可测得特异性抗体,感染后及病后均可产生强而持久的免疫力,且对普氏立克次体感染亦有相当的免疫力。此外,该病呈散发性,夏、秋季多发,多见于温带及亚热带地区,国内以西南、华北诸省较多。

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传播

鼠蚤通过吸吮病鼠血而致感染,病原体进入鼠蚤肠道内繁殖。当鼠蚤叮咬人时,同时排出含有病原体的粪便和呕吐物,病原体可经抓伤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或蚤逸出的病原体可通过同一途径侵入人体。

呼吸道传播

干蚤粪内的病原体偶可成为气溶胶经呼吸道或眼结膜等感染人。螨、蜱等节肢动物亦可带地方性斑疹伤寒原体,而成为传病媒介的可能。

好发人群

地方性斑疹伤寒人群普遍易感,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居民或旅游者更易发生地方性斑疹伤寒。

临床表现

潜伏期6~16天,多为12天。少数患者有1~2天的前驱症状如疲乏、纳差、头痛等。

1.发热

体温39℃左右,为稽留热或弛张热,于1周左右达高峰,伴头痛、全身酸痛、结膜充血,热程9~14天,大多渐退。

2.皮疹

多数患者出现皮疹,多见于第4~7病日,皮疹初见于胸腹部,24小时内遍及背、肩、四肢等。而面、颈、手掌和足心一般无疹。皮疹形态多为充血性斑丘疹,大小不等,边缘不整,开始为粉红色斑丘疹,继成暗红色丘疹,持续7~10天消褪,一般不留痕迹。

3.其他

神经系统症状较轻,大多仅有头晕、头痛,极少发生意识障碍。心肌很少受累,偶可出现心动过缓。咳嗽见于半数病例,肺底偶闻啰音,部分患者诉咽痛和胸痛。50%脾肿大。


治疗

1.按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注意补充水分、电解质与维生素等。

3.高热以物理降温为主,必要时可给小剂量解热镇痛药。毒血症症状严重者可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有低血容量倾向或休克时按感染性休克处理。

4.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和氯霉素对本病有效。

预防

预防措施

地方性斑疹伤寒的预防主要是灭鼠、灭蚤,对患者及早隔离治疗。本病多散发,故多不用预防注射疫苗,如有暴发流行,对高危人群应进行疫苗接种,可用普氏立克次体株灭活疫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