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这一「良药」,既能祛除湿气,又能防治痛风

发表于 2021-05-07 免疫学科

7774人已读

“土茯苓”,想必大家都并不陌生,土茯苓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味中药材。


土茯苓具有不错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在医学中应用广泛,且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没错,今天黄闰月大夫给大家科普的中药材就是它——土茯苓。


图片
本草解析


土茯苓,别名“土萆薢”“禹余粮”,味甘、淡,性平,有清热除湿,解毒通络的功效,首载于明代《外科发挥》。


图片


《本草纲目》曰其:“食之当谷不饥,调中止泄。健脾胃,强筋骨,祛风湿,利关节,止泄泻,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解汞粉、银朱毒”。


01
祛风除湿


祛风除湿是土茯苓的重要功效之一,它还能通利关节,平时可以用于人类风湿骨痛的预防与治疗。


土茯苓在临床上还是预防治疗梅毒的常用中药材,它能让梅毒这种传染性疾病得到良好控制,也以让它引起的痛痒以及发烧等多种不良症状尽快好转。


02
预防痛风


中医认为湿邪性粘滞,易缠绵不愈,与瘀血互结,浊瘀痹阻是导致痛风反复发作的原因之一,可取土茯苓健脾胃、祛风湿之功,脾胃健则营卫从,风湿去则筋骨利;


图片

此外,现代研究表明土茯苓对肾功能有保护作用和增加人体的尿酸盐排泄的作用,有助于降低血尿酸水平。


03
预防湿疹


预防湿疹也是中药土茯苓的重要功效之一,它能祛风除湿,也能加快人体内多种毒素的代谢,平时直接用土茯苓泡水喝,能有效预防湿疹发生。


而把土茯苓研成细末以后直接外敷,还能用于人类湿疹的治疗,它能快速止痛止痒,能让湿疹患者的痛苦很快减轻。


注意事项

1、土茯苓和茯苓是两种不同的药材,两者虽都能健脾祛湿 ,但茯苓主要是去中焦脾胃水湿,而土茯苓主要通利下焦水湿,土茯苓偏重除关节之湿,茯苓偏重除脏腑之湿;


2、《本草纲目》云,土茯苓“服时忌茶”,“肝肾阴亏者勿服”;


3、土茯苓含的淀粉较多,食用时可以将土茯苓打成粉,做成粥。



土茯苓蛋汤


图片

土茯苓蛋汤

材料

土茯苓20g,鸡蛋1个。

做法

1、 土茯苓水泡后洗净,鸡蛋去蛋清留蛋黄,蛋黄搅散;


2、土茯苓加三碗水煮,只剩下一碗水时,快速加入蛋黄,搅拌即可。

功效


土茯苓多用于治疗急慢性肾炎、筋骨疼痛、溃烂症,能保护痛风患者的关节,也能防治肾炎,便于尿酸盐的排泄。


此汤能解毒利湿,消肿去火,适用于痛风患者并发肾炎、关节炎患者。服时忌茶,肝肾阴亏者慎服。



END

最后,

给大家分享一下

关于“土茯苓”的小故事~


本草故事


相传5000年以前,大禹率领数百部下在现在的山东西南部山区疏导积水。吃饭的时候,伙头偷偷对大禹说:“大王,咱的米不多了,是不是派人回去运啊?”“你不早说,今天天晚了,我明天派人去运吧。”深夜,大雨骤降,天亮了,大雨却没有要停的意思,大禹和众部下饿着肚子在棚子里熬着。大雨下了两天两夜,洪水漫上山坡,大禹和部下所处的大山变成一座孤岛。

图片

大禹立刻指挥大家疏通洪水。人们两天没有吃饭了,大家的肚子饿的咕咕直叫,偶尔有人来报:又饿昏了一个。正在此时,大禹突然看到满山的土茯苓,绿油油的叶子在阳光下闪动,被水冲出的块茎颇显肥厚。大禹灵机一动,捋了一把土茯苓叶子说:“我先尝尝这些叶子能不能吃。”随即便把叶子填进嘴里,用力一嚼,皱着眉头咽了下去。


等了片刻,身体没有不适感,肚子也不饿了,他大声对大家说:“弟兄们,吃这些叶子啊。”众人一听,纷纷把土茯苓叶子往嘴里填。大禹又招呼大家帮伙头挖沙土里的块茎,伙头用铜锅煮叶子和块茎,人们又能一天吃上两顿饭了。大家吃了几天土茯苓的叶子和块茎,保住了生命,有些人的肠胃病也被治好了。围困大山的洪水退去,大禹派人运来了粮食,他们又可以继续疏导积水了。人们得知救命的植物叫土茯苓,为了不忘大禹冒着生命危险亲尝土茯苓,遂给它起名叫禹余粮。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