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儿童发育迟缓:小儿运动功能的发育有什么特点?

发表于 2021-05-08 小儿康复科

4763人已读

运动功能的发育有什么特点?

胎儿时期,尤其是后半期,常出现“胎动” ,这是小儿最初的运动形式。出生后第1年内,小儿就掌握了各种运动的基本动作。

运动的发育直接与肌肉的发育,更为重要的是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密切关系,而运动的发育反过来又影响大脑的发育过程。

因为在肌肉中有很多向心性纤维的终末器,可将各种刺激冲 动传到大脑,因而促进大脑的活动功能。

所以,在新生儿及婴幼儿时期千万不可把小儿紧紧地包扎 起来,限制了他手足及全身的发育,从而影响他的正常生长发育。

新生儿的运动都是无规律的、不协调的,这是大脑皮质发育不成熟及传导路神经纤维髓鞘未完全形成的结果。

以后由于皮质的功能逐渐健全,条件反射日渐增多,小儿也就掌握了各种新的运动方式和技巧。



运动的发育有其规律性




01

头一尾规律。

即动作的发育自上而下,如先能抬头,两手取物,然后坐,以后直立、走路。

02

由近到远。

即离躯干近的动作先发育,然后掌握肢体远端的肌肉活动,如先能抬肩,然后手指取物。

03

从泛化到集中,由不协调到协调。

如看到胸前的玩具,幼儿则手舞足蹈,但不能把玩具拿到手,较大的婴儿则伸手即可取到玩具,如果伸出手后仍不能取到,稍予弯腰即能拿到。

04

正面的动作先于反面的动作。

例如先学会手抓东西,以后才会放下手中的东西;先能从坐位拉住栏杆立起,然后从立位时坐下;先学会向前走,以后才会倒退走等动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