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吃饭仍旧是一件需要家长操心的大事。虽然我们把3-6岁的儿童称为学龄前儿童,但大部分儿童实际已经进入了幼儿园。在幼儿园生活中,家长对儿童的膳食无法做到事无巨细的监控。针对这一特点,我们该如何保障其饮食的呢?家长可以通过以下两点来把握。
第一、把握总的营养素摄入从学龄前儿童每日的总能量摄入来看,《中国居民膳食营养推荐量》建议3-6岁这个年龄段儿童每天的能量推荐摄入量为1200-1400大卡,男孩子要比女孩子高一些。怎么理解这个数据呢?一般来说每100g牛肉的热量是115大卡、100g大米的热量是346大卡、100g苹果的热量是52大卡。通过这几个食物热量的举例,相信家长都能很好得理解1200-1400大卡分配到食物中的具体数量。除了关注总量,家长还需要关注营养素的分配,简单来说,碳水化合物要占到50%-65%左右、蛋白质在15%左右、脂肪15%-20%左右。需要注意的是,蛋白质的来源要保证50%以上都是优质蛋白质,也就是源于动物性食物的蛋白质,这类蛋白质亲和人体,吸收率相对较好,能为儿童提供更好的营养保障。按照每天进食次数分配的话,可以参考早餐25%左右、午餐30左右、加餐15%左右、晚餐25%左右。家长可以根据这一参考数据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合理分配。
第二、食物选择要精准为什么要强调食物选择的精准性呢?因为学龄前儿童具有其自身发育特点,在每天的餐食安排中要注意和成人的差异性。在幼儿园中,食物的烹饪是根据儿童的饮食特点来安排的。而在家庭中,学龄前儿童大部分都是和家长一起吃饭的。所以在家庭饮食中,要注意正餐时不要用汤类代替炒菜、用粥代替米饭,在膳食中尽量不提供纯能量食物,比如说白砂糖、粉丝、藕粉等等其次家长关注膳食的品种多样化和均衡化。以主食举例,在主食的安排中,要注意粗细搭配,避免100%提供精加工白米面。菜品中注意荤素搭配,避免过多摄入动物性食物或者只吃纯植物性食物。选择肉类和蔬菜水果时要注意经常变换品种,蔬菜尽量多选择深色蔬菜,肉类多选择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高的肉类。还有一点要特点注意,儿童饮食口味一定要清淡,避免重油、重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