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宝宝睡觉不踏实?这样解决!

发表于 2022-03-01

72995人已读

良好的睡眠对宝宝的身体健康有好处,但很多家长发现自家孩子的睡眠质量并不是很好,睡觉时总是不踏实。经常翻来覆去睡不着,又或者是在半夜惊醒哭闹,每天睡眠严重不足。遇到这种情况,可通过以下方法解决。

 

一、创造良好睡眠环境 

宝宝睡眠不踏实可能是由于睡眠环境不佳所致,因此要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房间内不要开灯,在黑暗状态下,体内的褪黑素会大量分泌,从而提高睡眠质量。若长时间开着灯睡觉,会使褪黑素的分泌量明显减少,导致孩子的睡眠质量欠佳。晚上入睡前1~2个小时要将房间内的窗帘拉上调暗室内光线,到了该睡觉的时间就得把灯关掉,避免门缝透光或有嘈杂声。房间窗帘应尽量厚实,这样可以防止外面的灯光照进室内。

二、白天多外出活动

若宝宝的运动量比较少,又经常待在室内,会对睡眠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家长白天要多带他们到外面活动。这不仅能呼吸新鲜空气,也可以使孩子产生疲累感,夜里睡眠会比较踏实。多到户外运动还能促进维生素D合成,有利于钙质吸收,防止因缺钙导致过度兴奋,降低睡眠质量。

三、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

不少孩子平时有挑食和偏食的习惯,从而导致维生素D和钙质缺乏,这会造成神经系统兴奋,明早夜间睡眠,通常会伴随盗汗、枕秃等症状。出现这种情况可以通过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的方式进行治疗,也要多吃些富含维生素D和钙元素的食物,增加体内的维生素D和钙质含量,防止神经过于兴奋,对改善睡眠质量大有帮助。

四、调整饮食习惯

不良的饮食习惯也会影响正常睡眠,导致睡觉时不踏实,如晚饭吃得过饱,胃肠道负担过重。建议家长适当减少孩子在晚餐的进食量,吃到七八分饱即可,适度饥饿可让孩子感觉更加舒服,并能促生长激素分泌。但不能过度饥饿,过度饥饿同样会使宝宝睡不踏实。睡前两个小时不能吃东西,否则会造成胃食管反流。

五、积极治疗原发病

很多疾病都会导致夜间睡眠质量差,如肠寄生虫病、佝偻病等。肠寄生虫病会引起消化不良和营养不足,导致贫血和易惊等症状,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和钙质缺乏所致,睡觉时容易惊醒。一旦发现这些疾病存在,需及时进行规范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睡眠质量也会改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