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发现身高的秘密

发表于 2022-02-15

7373人已读

衡量一个孩子好不好并不能完全只看身高,可在当今社会,身高的重要性却是不容忽视的。正是因为如此,家长才盼着孩子能长得高一些,尤其是男孩。想让孩子长得更高,了解身高的秘密非常重要。

一、五大因素影响身高
1.遗传因素
有研究显示,遗传在身高发育方面的占比高达70%。如父母身高比较理想,孩子有70%的可能也能长成大高个儿;但若父母长得比较矮,孩子以后有70%的可能长不高。
2.营养因素
身高增长的过程实际上是骨骼增长,而骨骼增长离不开充足的营养支持,所以营养因素也会影响身高。若长时间营养不良、营养摄入不均衡,身高发育会因为失去一部分营养支持而导致速度减慢,可能长不高。
3.睡眠因素
生长激素是促进长高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激素,其主要是在夜间睡眠状态下才会大量分泌,因此保证充足睡眠有利于长高。若长时间睡眠质量差、经常晚睡等,会让孩子错过生长激素的分泌高峰,这个时间一旦错过就再也补不回来了,身高发育会受到很大影响。
4.运动因素
运动可促进生长激素分泌,而且能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促进骨骼生长,所以运动也是影响身高的重要因素之一。若长时间不运动或运动量不足,其身高发育速度会比经常运动的同龄孩子要慢一些。
5.疾病因素
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内分泌疾病;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等染色体疾病;慢性扁桃体炎等慢性疾病均会影响儿童身高发育。如不重视治疗,孩子将来很可能长不高。
二、骨骼发育情况决定身高
骨骼发育情况是否良好通常决定孩子未来的身高是否达标,主要包括颅骨、脊柱骨以及下肢长骨三个部分。
1.颅骨发育 
颅骨会随着大脑的发育而发育,可以通过头围大小、卤门闭合时间等判断颅骨发育是否正常。头围偏大或偏小,卤门闭合时间过早或过晚都是异常发育的表现,可能会影响孩子以后的身高。
2.脊柱骨发育
刚出生时儿童的脊柱骨发育速度明显快于四肢,尤其是出生后第一年。这一时期孩子的动作发育和脊柱骨发育同步进行,如2~3个月左右时会抬头,6~7个月左右时可独坐,8~9个月会爬。有些家长过于着急,想让孩子快点学会坐或站,孰不知这样容易影响脊柱骨发育,并不利于长高。
3.下肢长骨发育
身高的增长和下肢长骨的增长关系非常密切,随着长骨的不断增长,身高也会逐渐变高。骨干、骨骺和干骺端这三个部分组成长骨,两端的骨化中心以及软骨板是生长的关键所在。
三、春夏季是身高增长高峰期
儿童在不同年龄段身高发育速度不一样,一年四季的增长情况也有差异,春夏季节是身高增长高峰期。在这两个季节内,身体新陈代谢较为旺盛,生长激素分泌量也比较多,其中生长最快的是5月份,这个月孩子的身高平均可以增长7.3毫米,10月份增长最慢,平均只能长3.3毫米左右。想让孩子长得更高,家长每年都要抓住春夏季这两个关键时期,加强饮食、睡眠以及运动等方面的护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