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筋长一寸,寿延十年”!

发表于 2020-08-11 中医科

12313人已读

剖析:“筋长一寸,寿延十年”!

民间有句俗话说: “老筋长,寿命长”意思是说筋骨保持好了(柔软)寿命就会长。“筋长一寸,寿延十年”,更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是用来说明“筋长”与“寿命”的贴切关系。这些俗语听起来很朴素,实际上却有着深刻的医学渊源。

现在有的中老年人有很喜欢跳广场舞,练太极的人,它们的精气神都很好,有好多人原来有的一些老年慢性病,诸如高血压,腰腿痛等均有不同的缓解。这是什么道理呢?

因为运动锻炼身体的经筋柔软了,气血运气畅通了,有些慢性病当然就缓解了。甚至比吃药都管事。全民健身运动意义巨大!

日常“拉筋”锻炼法:

1,掌托天门: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舌舐上腭,鼻息调匀。

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脚跟着地。9-18-27次。

2,还可以利用自家的门框,双手上举,扶住两边门框,尽量伸展双臂,一脚在前,站弓步,另一脚在后,腿尽量伸直,身体正好与门框平行,头直立,双目向前平视, 以此姿势站立5分钟,再换一条腿站弓步,也是5分钟。

3,盘腿而坐是一种坐位拉筋法:无论是佛家,还是道家,瑜伽练习者都倡导这种方式。

长寿老人大多都爱盘腿而坐,为什么?因为经常练习盘腿,可以改善腿部、踝部、髋部的柔韧性,使两腿、两髋变得柔软,有利于预防和治疗关节痛,实际上是将整个下半身的筋拉松了!你也就寿命增加了。   

从医学讲,久练盘腿,可以放慢下半身的血液循环,等于增加了上半身的血液循环,特别是胸腔和脑部的血液循环。这个姿势还能使呼吸系统不受阻,让人的呼吸顺畅。骨正筋柔,气血自流,长寿秘诀就在于此。  

谨记,有高血压、心脏病、骨质疏松症、长期体弱者、大病初愈者等,一定要遵医嘱再练习以上内容。

 人的筋脉收缩不仅引起诸多病症,还会影响寿命:   

常见的有:腰背强直、腰腿痛及麻木;脚跟痛;髂关节紧;大腿既不能抬举亦不能横展;肌肉萎缩;手指不能伸屈(手筋缩短)等。  

筋脉收缩是人体衰老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人体自然行程的结果。人老了,老眼昏花,耳聋耳鸣,弯腰驼背,腿脚不灵便,是很多老年人的写照。如果一个80岁老人,眼不花,耳不聋,腰不驼,背不弓,腿脚灵活,那就不是一般人了,长寿无疑。

从中医角度来讲,人体衰老与精气虚衰,气血失常紧密相关。人体的十二经筋,不仅连接四肢百骸,还分布于眼、耳、口、鼻、舌、阴器等部位,对这些器官功能活动起着维系作用。所谓“骨正筋柔,气血自流”。   

练拳脚的人,则锻炼筋骨,使之柔韧,隐伏有病痛的部位,亦可由麻木而渐知酸痛,而渐复正常。练武打坐能知觉腰酸背痛,亦是好现象的开始,以后即恢复自然,萎缩的筋脉亦拉长,每拉长一分,即有年轻一岁左右之妙用,当然这是假说的数字。”  

一般人如果感觉,筋脉拘急,麻木这些与筋脉不理的症状,是肝血虚证:是肝脏血液亏虚所至。多因脾肾亏虚,生化之源不足,或慢性病耗伤肝血,或失血过多所致。

临床表现:眩晕耳鸣,面白无华爪甲不荣,夜寐多梦,视力减退或雀目。或见肢体麻木,关节拘急不利,手足震颤,肌肉跳动,妇女常见月经量少、色淡,甚则经闭。舌淡苔白脉弦细。

中医分析:肝血不足,不能上荣头面,故眩晕耳鸣,面白无华;爪甲失养,则干枯不荣;血不足以安魂定志,故夜寐多梦;肝血不足,如肝失血养,则两目干涩昏花,或为夜盲;肝主筋,血虚筋脉失养,则见肢体麻木,关节拘急不利,手足震颤,肌肉跳动等虚风内动之象。妇女肝血不足,不能充盈冲任之脉,所以月经量少色淡,甚至闭经。舌淡舌白脉弦细,为血虚常见之征。

治疗原则:补血养肝:补肝汤加减。补肝汤中木酸枣,当归芍地不能少;补肝养筋既明目,再加川芎炙甘草。当归10g,白芍10g,熟地10g,川芎6g,炙甘草6g,木瓜6g,酸枣仁6g。方中四物汤补血调血,以补肝固本;酸枣仁甘平以养心安神;木瓜酸温可舒筋活络养肝;炙甘草调中益气,且可调和诸药。全方合用有补肝养筋明目之疗效。当然,治病需要中医大夫辨证后方可施治。

作者:范松,1970年出生,出身于中医世家,范氏祖传中医第四代传人,自幼跟随祖父学医,长大后跟随家父一起学医行医30年。用祖传名方“养阴化纤汤”辩证加减,专治间肺纤维化,疗效独特,部分可以临床治愈。家父为著名中医专家范书庆(1977-1982)就读于河北医学院中医系。

声明:请转载的朋友注明出处!近来发现有些网站或个人盗窃我的文章,保留追责的权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